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我为群众办实事】和硕:“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 助力基层治理多元化

发布时间:2024/02/28 来源:和硕零距离 [打印]

“我和阿某因为林带的事情有了矛盾,村干部调解了几次没有解决,听说村里的‘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管这样的事,我来咨询一下。”

2月23日,春节还没有过完,村民张某就专程找到曲惠镇老城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设在每周五巴扎上的摊位前,述说因为阿某的林带邻近自家的耕地,每到夏季都因为林带遮住阳光影响部分农作物生长的事情发生矛盾,想找人大代表和法官要一个说法。

据悉,从去年7月份开始,和硕县在各乡镇推行了“人大代表赶巴扎·倾听民声零距离”活动,将全县四级人大代表全部混编进组,利用各乡镇巴扎摆摊设点,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随着活动的开展,曲惠镇人大主席团发现村民反映的问题大多属于矛盾纠纷和涉法类,人大代表在这方面缺少法律知识,有些问题无法当面向群众解释清楚。为解决这一问题,镇人大结合县人民法院是老城村的后盾单位,派驻的工作组中就有几位法官。于是,经与法院协商,一拍即合,从十月份开始,在村里设立了“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常态化接待群众,同时,延伸服务范围,每周五开展“人大代表+法官赶巴扎”活动,把法律服务送到各族群众身边,通过人大代表说“理”、法官释“法”的方式,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率。

老城村“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由州、县两级人大代表、县人民法院院长巴依尔塔同志领衔,“一村一法官”和老城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由31名代表组成,每周由1名人大代表、1名法官编为一组,在工作室和巴扎上组织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和村民邻里、家庭矛盾纠纷调解、诉前调解等工作。同时,实行诉前、诉中、诉后“一条龙”服务,“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在案件审理和判后答疑等工作中由人大代表跟踪监督,提升了代表协助处理调解民事纠纷的能力,也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更加直观、深入了解了司法全过程,监督审判公正、高效、规范运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曲惠镇人大主席团主席于建江说:“‘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是了解民意、反映民声的重要平台,是提高联络活动质量、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了新的履职平台。”

工作机构有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1+1>2”的目标,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基层治理多元化,是实施“人大代表+法官”的根本落脚点。

“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有效融合人大代表、一村一法官、民事调解员等资源,打造人大代表、人民法官、人民群众的‘共享法庭’,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工作室将人大代表每月接待日与法官工作日进行整合,将每月1日定为人大代表、人民法官公开接待日,广泛听取、收集来自基层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于涉及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矛盾,由人大代表和“一村一法官”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发挥人大代表人头熟、地头熟、情况熟的优势,法官熟悉法律专业知识的优势,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涉及法律方面的案件,由工作室法官予以解答,在人大代表和人民法官共同参与下,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法律咨询和服务,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实质性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和硕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映清说:“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的推行为人大代表履职蓄力赋能,人大代表通过活动有针对性地学习民法典、民事调解等法律知识,不仅增长了自身的法律知识,同时通过全覆盖向选区选民普及宣传和解释涉及老百姓最关心、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诸如土地流转、牲畜交易、家庭婚姻、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培养基层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

今年,结合已经有着成熟经验的“一村一法官”机制,“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机制已在全县各乡镇普遍推开,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人民调解室”,同时,还将展开“人大代表联络站+检察官”工作室、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建设,践行“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通过不断的努力,推动形成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行为自觉,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中发挥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通讯员 贺洪亮 于建江)

关联稿件: